端午节俗中的西塞神舟会
发布时间:2024-12-05 所属栏目:神舟会专题 点击次数:574 返回上页
又是一年端午节,
艾青粽香神舟会。
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
西塞神舟会
今年农历五月十八
将隆重举行。
1
西塞神舟会
西塞神州会是黄石市西塞山区河口镇道士洑村民众自发自愿组织参与的以驱瘟、除恶、消灾、祛病和求平安健康、益寿延年为核心主题的端午节民俗活动,有着久远的历史。
西塞山地区位于长江中游,古属吴头楚尾,处于与大冶、阳新、浠水、蕲春四县交界的边缘,左邻鄂州,受多种地方习俗文化交融影响。旧时这里民俗会社活动繁多,其中以神舟会影响最大。西塞神舟会产生于如此悠久深厚的历史文化土壤之中,至今已有千余年历史。
西塞神舟会又称龙舟会、厘头会,募集建造神舟资金开展神舟民俗文化活动的民间组织,因每人捐钱一厘而得名。厘头会常设8名负责人,率16户轮流主办送神舟活动。这套班子由最初的“捞江会”成员组成。由于西塞山独特的地理位置,古代,江水回流之处常有尸体浮现,当地百姓自发组织人员打捞、安葬,人们为避免瘟疫和晦气,扎制龙舟放游以驱瘟消灾。战国时期,屈原的爱国事迹广为传颂,人们知道屈夫子是农历五月初五投进汨罗江的,捞江会人员预计屈夫子可能五月十八会流经西塞山,于是将放舟时间改为农历五月十八。
在农历四月初八佛祖诞生之日,举行扎制神舟开工仪式,五月初五子时为扎制完毕的龙舟进行开光,开光仪式重点是点睛开光,为神仙的脸部“点红”。这样,龙舟便成了神舟,纸扎神仙便有了灵气。道士唱诵祝词,恳请神舟神仙显灵,为百姓驱除瘟疫,满足人们消灾除病的心愿。
道士点烛焚香,做法事祭拜神舟,恭请各位神仙上舟各就各位,并为参会的百姓打平安醮。五月十六辰时神舟出宫巡游,巡游路线按顺时针方向游完道士洑各个巷道、聚落,这天,家家户户门边悬挂菖蒲、艾叶,门口摆设香案,有酒、茶、米、水果等供品。神舟每到一家,人们放鞭迎接,跪地祭拜,抛撒茶米。五月十七晚,为神舟点燃48盏明灯,通宵达旦打醮守夜。五月十八巳时,神舟在神舟会成员和信众簇拥下出宫,停在神舟宫广场上。祭舟,诵唱经文。午时,神舟由16名壮汉抬至长江边,安放在草垛上,道士诵经完后送神舟登江远航。
在历代传承过程中,形成了严格规整的程序内容和仪式要求。在神舟登江过程中,此时江上众多渔船在船头摆香设案、鞭炮齐鸣、绕神舟三圈,以示送行。神舟登江处的大堤上,有成千上万的民众双手合十、跪拜神舟,祈求神舟带走疾病、带走瘟疫、带走灾难,祈求一年吉祥、幸福、安康。
神舟会是民众自发自愿组织参加的,以驱瘟、除恶、消灾、祛病和求平安健康、益寿延年为核心主题的汉族传统文化活动。神舟会借助“送龙舟”这一形式,为一方百姓消灾祈福,是端午节俗中最壮观的一种汉族民俗盛会。
该活动属国内规模最大、参与人数最多、活动时间最长的民间民俗活动。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至今传承不息,它集中、生动地表达了古代汉族民间端午习俗的许多内容,向我们展示了端午节俗的自然属性,具有很宝贵的民俗民间文化价值。
2006年,西塞神舟会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西塞神舟会成功申报为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2018年,道士洑村被国家授予“中国西塞神舟文化之乡”和“中国端午节俗传承基地”。
- 上一篇:今天,黄石“神舟”入江!
- 下一篇:无